基本原理與工藝流程
編輯
利用碳素罐式煅燒爐排放的高溫或中溫煙氣的余熱,通過加裝余熱鍋爐,生產出中溫中壓或者低溫低壓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電力輸送到工廠總降壓變電站后回用于工廠生產。煙氣通過余熱鍋爐后,進入煙氣脫硫系統后或者直接通過引風機排到煙囪里。同時保留原煙風管道,并在原煙風管道上加裝隔板閥
技術特點
編輯
主要技術特點有:1、不影響煅燒工藝流程,不影響煅后焦質量。2、利用廢棄的余熱生產出生產出高品質的電力。使煅燒部分的熱量得到綜合性、高效的利用。3、余熱發電量可以滿足全廠用電需求。4、余熱回收裝置為高效余熱鍋爐,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5、高溫煙氣保溫技術。6、發電指標可達到300kWh/t煅后焦
應用條件
編輯
對于碳素罐式煅燒爐,當規模超過16組,并且煙氣全部用于余熱發電時,可以加裝一套1500kW的余熱電站,當規模超過24組,并且有一部分煙氣用于加熱導熱油時,可加裝一套1500kW的余熱電站。
技術產權
編輯
該技術已用于生產,工藝穩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總體技術達到國際水平,為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自有研發技術。
應用效果
編輯
該技術應用于索通發展有限公司臨邑碳素公司。該工程利用索通碳素6臺6組罐式煅燒爐的煙氣余熱建設一座4.5MW的純余熱回收電站。目前發電功率穩定在4000kW。該項目2010年1月簽訂合同,2010年3月開始土建施工,2010年9月并網發電。
該技術用于生產后經濟效益顯著。總投資3600萬元,年收益1600萬元,2.25年收回成本。年節CO2的排放約20000t,年節約標煤約10000t。
項目實施后,不僅能夠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了我國鋁用炭素行業高效率的余熱電站之先河,為行業發展低碳經濟起到了示范作用。
推廣應用
編輯
該項目生產過程,實現廢氣綜合利用,該技術為一次性投資、運行成本低、見效快、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明顯,適宜罐式煅燒爐和窯式煅燒爐工藝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