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2020年了,國內電商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瓶頸期,不少的平臺近乎飽和。各平臺之間競爭也非常大,收益還不那么高,廣告費用也花費不少。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政策限制,許多的新老賣家難以繼續發展下去。有關資料顯示,截止到去年底,國內電商的銷售額已經超過社會總額的百分之15。
相反,跨境電商依然是大趨勢,上升勢頭很猛,相當一部分的發達國家電商消費額占6到7個點,還有不少的發展中國家才處于1-2個點,比如東南亞。東南亞這個比例只有1-2個點,可以看到增長空間非常大。那邊30歲以下的人口超過了東南亞6億人口的一半。年輕人多經濟發展也很迅速,東南亞儼然**潛力的電商區域。
跨境和國內電商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跨境平臺大多是收取傭金,而國內需要花錢燒廣告費獲取大流量。比如蝦皮平臺不需要入門費**金押金什么的,僅有e799bee**a6e58685e**eb9313334336333625到6個點的傭金。這就是跨境的優勢。
目前跨境還是受國家政策支持的,發展非常快。
我自己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國內的貨物對比外國,向來物美價廉,如果你在國內進貨價為20元,在歐美要賣20美元,除去中間的貨運費及傭金等各種費用,利潤非常可觀。
2、跟國內電商截然不同的一點,我們在淘寶買東西,不管買不買,上來就問客服:親在嗎?包郵嗎?哪里發貨呢?聊半天后說一句我考慮一下,同時也喜歡貨比三家,但是老外不是這樣,國外的消費觀念和我們不太一樣,*先沒有在線聊天功能,買家想要與店家溝通只能通過郵件,郵件可以在24小時內回復,一般也就是問你什么時候發貨之類的問題,所以不需要客服,賣家節省不少人力和財力。
3、這里要說到一點,可能會顛覆大家固有的思維。像eBay
wish亞馬遜這些平臺沒有店鋪概念,也沒有店鋪裝修,店鋪粉絲,收藏店鋪,老外追求簡潔,不需要有專業的美工知識。
4.與國內電商平臺一個店鋪只允許上傳一個類目的商品相比,跨境電商平臺不限制類目的,也就是說賣家可以在同一個店鋪上傳多種不同類目的商品,這對于賣家來說無疑是好的,多種選擇多一些機會。
4.線上是新手賣家獲取貨源**方便直接的方式,目前絕大部分商家的貨源地都是來自1688,尋找貨源的效率非常高,也非常便捷。還有很多代發網站也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