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大棚設計時,一般主軸為東西軸,坐北向南,這樣有利于太陽光向棚內的直射,充分利用陽光能。
⒉ 養殖大棚建設地點應建在地勢高燥,陽光充足的地方,盡可能避開高大建筑物和樹林,附近應有自來水源,又有電源線路,且必須交通便利而無干擾,背風向陽又不窩風。
⒊ 養殖雞、鴨、鵝,豬、牛、羊、兔等等…通常會產生氨氣。所以針對氨氣,只有鍍鋅帶包塑管以及熱鍍鋅鋼管才適用于養殖大棚;包塑鋼管使用年限為10年-12年,而熱鍍鋅鋼管使用年限為15年-20年之久。而養殖戶一般會選擇鍍鋅帶包塑管,整體造價略低一些。
⒋ 養殖大棚覆蓋材料壽命分析,薄膜、毛氈、巖棉、黑白膜,壽命為5年左右,合理更換。棉被材料8壽命為7年-8年。
⒌ 養殖大棚設計寬度一般在8m-12m,高度在3.8m-5.2m,肩高在2m-2.5m,設定于1.2m-1.5m的通風口,這樣有利于飼養員操作,更有利于棚內通風換氣。如下圖;
⒍ 大棚養殖也稱暖棚養殖,是指在寒冷的季節給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畜禽圈舍上扣蓋上塑料薄膜、巖棉、毛氈、黑白膜、等覆蓋材料。條件較好的養殖戶,也會在棚上覆蓋薄膜、保溫棉被,棚內覆蓋遮陽網;棚頭兩側安裝風機、水簾,
⒎ 這種養殖大棚冬天既保溫,夏天還可遮陰。充分利用太陽能和畜禽自身所散發的熱量,提高舍內溫度,減少畜牧熱能損耗,降低熱能維持需要,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養禽經濟效益。據了解,東北地區冬天溫度-30°,棚內溫度可達0°-4°,南方地區溫度可達15°-20°左右。
⒏ 目前許多農戶低投入高產出的塑料棚室養殖,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㈡ 產品對比
⒈ 傳統大棚:對于傳統的養殖,一般屬于半戶外形式。在這個棚的設計上就非常簡單,它采用的頂部有覆蓋物的遮擋,屬于開放式的。而棚的立柱一般采用尺寸比較大的鋼管。在一般情況下,頂部的覆蓋材料為單層彩鋼板,只是可以**不漏水,但缺點就是夏天比較熱、冬天冷,整體成本比較高,
2.磚墻大棚:四面墻體頂部彩鋼大棚,四面墻體,頂部彩鋼結構;這種大棚采光較差,通風效果不好,冬天溫度低,夏天溫度較高,降溫困難。如下圖;
3.新型養殖大棚:新型養殖大棚,拱桿通常會采用30*70*2.0包塑橢圓管、30*80*2.0包塑橢圓管或30*75熱鍍鋅鋼管,橫拉桿會采用25*1.5包塑鋼管;覆蓋材料會10絲薄膜,10cm巖棉,450g黑氈,以及13絲黑白膜。特殊地區會使用防風網!門頭采用重錘風機(1380*1380*400)和水簾,起到降溫作用。
㈢ 產品造價分析
⒈ 傳統彩鋼大棚:總每㎡約和120元㎡-130元㎡(按展開面積計算)不含安裝費,不含運費。
⒉ 磚墻大棚: 總每㎡約和170元㎡-190元㎡(按展開面積計算)不含安裝費,不含運費。
⒊ 新型養殖大棚:總每㎡約和70元㎡-75元㎡(按地面面積計算)不含安裝費,不含運費。
㈣ 總結:
⒈ 新型養殖大棚對設備、條件、技術要求不高,適合農村中小型養殖。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殖方式。
⒉ 塑料大棚主體結構一般都用鍍鋅帶包塑管作主體承力結構,工廠化生產,現場安裝。由于養殖大棚自身骨架總量輕,對風、雪荷載的抵抗能力強。
⒊ 主體結構的雪荷承載能力要根據建設地區實際降雪條件和大棚的冬季使用情況確定。在北方使用,設計雪荷載不宜小于0.35kN/㎡。主體結構至少要有抗8級風的能力,一般要求抗風能力達到10級。
⒋ 針對養殖需要,特設的風機,水簾。**簾啟動,兩側的塑料薄膜卷起,快速達到涼爽通風的效果,提高棚內濕度,棚內快速降溫,從而降低了有害氣體的濃度,減少畜牧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⒌ 棚頂覆蓋塑料薄膜、輕型棉被,棚內溫度過高,啟動棉被卷簾系統,棉被上升至棚頂,從而降溫。棚內附有遮陽系統,阻止紫外線直射。如天氣過冷,啟動棉被系統,棉被下降至墻體,從而保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