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是個大江湖,空間廣博,宜淺宜深。它既是支付產品,又是信貸產品;既可以做獨立的支付工具,又可綁定第三方支付渠道;既是一款產品,又是一個業務場景。信用卡的延伸已經滲透到每一個人的骨子里。
正因為信用卡影響如此之大,慢慢的一些以信用卡為支點,撬動財富的商業模式不斷浮現,為第三方公司不同形式的牟取利益。除了發卡推介、賬單管理、賬單代償、積分兌換、逾期催收等商業模式,現市場上**火的智能還款業務也是進行如火如荼。
據不統計,市面上已經投入使用的智能還款軟件就有成千上萬,其推廣模式和讓利點都各異,雖然這在信用卡龐大的市場空間里這些軟件微不足道,但是嘗到甜頭的小白正大肆的加大籌碼、進行瓜分,智還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信用卡的紅利還能維持多久?市場潛力到底還有多大?
從行業發展趨勢看,盡管2020年受到經濟增速放緩、行業風險暴露、商戶收單手續費下調、互聯網金融沖擊等影響,全國信用卡仍保持量質齊升的快速發展勢頭。
據央行發布的《2020年**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的數據來看,商戶和POS及減少約200萬,個人賬戶增加3億戶,盡管商戶和POS有所減少,但是對于用戶量的增長仍在不斷增加。
截至**季度末,借記卡在用發卡數量 90.83 億張,環比增長 2.48%;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9.70 億張,環比增長0.63%。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 0.57張。相比當今美國的人均持卡量,中國從商者對信用卡紅利和市場空間還是信心十足。
從行業發展環境看,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生物識別支付等科技革新層出不窮,加速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客戶消費方式和原有的支付轉接格局,信用卡作為支付鏈條中**為關鍵的結算賬戶,通過在支付結算、消費信貸和行業應用等方面開展跨界合作,將為再次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隨著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發卡數量上仍不斷增長,即使智能還款體系在不斷擴大,市場競爭再激烈,信用卡市場潛力還是無法估量,信用卡紅利暫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