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總體上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歷史階段。在生產方式上主要表現在以小農經濟為主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社會化生產的轉變,由于我國人口多、土地少等特有的國情,許多簡單的經濟問題往往會影響到政治和社會等多個方面,導致這一過渡階段將十分漫長。因此,信息化要面對我國農業種類多、地域廣、用戶層次多、需求分散等具體問題,切實解決農戶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逐步實現農業和農村信息化,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
信息技術要促進農產品銷售。農產品要實現由產品到商品的轉變,進入流通領域,就必須掌握市場供需狀況和價格走勢,只有完成整個生產過程,才能進入擴大再生產,這更需要信息的指導,“增產不增收”、“賣難”現象一直存在,今后還可能會長期存在。因此,開發農產品供需信息系統,建立農產品交易信息平臺,開發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等,對實現產銷對接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實現了“生產發展”,才能使農民“生活寬裕”,才能有經濟實力改善生存環境,實現“村容整潔”。
|